每日更新

亚马逊COP30闭幕:会场内外的期待与孤独_新京报

周六早上,阳光明媚,马拉松式的谈判终于结束了。同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30届缔约方大会(COP30)在巴西亚马逊雨林贝伦市闭幕,比原定时间晚了一天,历时近两周的年度最大规模的全球气候会议落下帷幕。当地时间11月22日闭幕式上,COP30主席安德烈斯·科雷亚·德拉戈宣布,会议通过了新的气候行动全体协议:《穆蒂朗全球:团结人类,全球动员应对气候变化》,呼吁各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气候行动。会议还没开始就受到了广泛关注,其中包括在亚马逊雨林举办的首届气候会议、纪念《巴黎协定》十周年的COP、我们的重点是“兑现”承诺和首次没有美国代表团参加的气候会议,但最终结果仍然让一些人感到满意,另一些人感到担忧。一些气候活动人士称最终协议“软弱”,因为它没有提及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化石燃料,并且在其他领域做得不够。不过,一些国家对这一结果感到满意,因为他们承诺增加气候融资,并在气候适应和补偿基金等领域取得进展。尽管这一过程可能很困难,联合国仍继续努力发出积极的信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执行主任西蒙·斯蒂尔在 COP30 结束时表示:“新经济正在兴起,旧的污染模式已经成为过去。”联合国表示,COP30 标志着气候雄心和全球团结的转折点。位于巴西贝伦的 COP30 总部入口。照片提供者: 受访者: COP30主席低下了头。 “今天的闭幕式其实有点戏剧性。COP30主席德拉戈基本上是低头猛击木槌。他读完文件名后就猛击木槌,没有抬头看观众的反应。”当地时间11月22日,绿色和平东亚分部全球政策顾问姚杰在接受北京报记者采访时谈了自己的实地观察。公众的反应对德拉戈来说太过分了。这是一件好事。 COP30原定于当地时间11月21日结束,但由于各方存在诸多分歧,谈判一直持续到11月2日凌晨。闭幕会议原定于11月22日上午10点举行,后来多次推迟,直到下午1点20分左右才正式开始。姚喆表示,最终的分歧主要集中在向化石能源转型等问题上。 EU和其他各方对向化石能源过渡、减缓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NDC)等问题的最终决定感到不满。不过,为了让各方最终能够达成协议,仍然做出了一定的妥协,“但会谈后的决定并没有太大改善”。姚喆已连续九年关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虽然今年会议的重点是执行而不是谈判,但她相信过程不会比过去容易。他说,作为今年的总统,巴西可以说是在非常困难的环境中努力“挤压成果”。因此,虽然最终结果可能看起来无趣,但每个元素都不容易实现。其中,“向化石能源转型的路线图”并未纳入最终协议,令不少民众不满。巴西总统提出的这一想法得到了支持曾受到80多个国家的支持,但最终因难以解决各方分歧而被放弃。该协议仅指COP28上通过的阿联酋共识,该共识呼吁逐步淘汰化石燃料。当地时间11月22日下午的闭幕式因化石能源问题而暂时中断。在缩小减排行动与《巴黎协定》提出的1.5摄氏度温控目标之间的差距方面,会议仅建立了“全球实施加速”机制,向下届会议汇报进展情况。许多人认为他们的强度还不够。今年,随着各方引入新的国家自主贡献(NDC),分析称,当前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与实现1.5摄氏度的气温控制目标之间仍存在巨大差距。归根结底,各国只承诺“通过工作变得更好”德拉戈总统在COP30闭幕式上表示。 视频截图 不过,COP30也取得了一些积极进展。这一协议的核心是增加气候融资,加快《巴黎协定》的实施。最让许多处于气候变化第一线的国家代表感到欣慰的是,最终协议呼吁发达国家在2035年之前将对发展中国家的适应资金支持增加两倍,帮助脆弱国家适应日益极端的气候事件。会议的另一个亮点是通过了德拉戈宣布的旨在促进包容性变革的“公平变革机制”引起热烈掌声。 公正过渡是巴西担任主席国的重点,也是发展中国家的主要愿望之一。 全球适应目标也取得了突破:会议批准了包括59项适应指标的贝伦适应目标。s标志着全球适应目标的正式启动。 “各方对COP30成果文件仍然存在很多不满,这也是会议延期及其闭幕式的重要原因。”姚喆指出,即使COP30主席手中的木槌被推倒,总会有国家因国情和利益差异而表达不满。不过,他表示,“在目前形势下,无论是技术谈判还是政治谈判,无论大小,要达成最终协议并不容易。”巴西总统府也在努力缩小各政党之间的差距。德拉戈在仪式闭幕会议上宣布,将领导制定两个自愿路线图。一是化石能源转型路线图,旨在公平、有序、公平地逐步淘汰化石能源。ay;化石将于明年四月在哥伦比亚举行。 COP30被外界称为注重执行的COP。会议没有增加新议题,而是重点讨论落实《巴黎协定》和推进历次会议达成的协议。姚哲出席了整个会议。 e先生指出,会议的第一周相对无聊。由于峰会提前至11月6日至7日,会议一开始就直接进入技术谈判。进入上任第二周,巴西总统突然变得“乐观”,表示希望在周二(11月18日)结束大部分谈判,周三达成重大政治协议,并在剩余两天内进行技术性调整。 “这么突然提前达成协议是史无前例的,但显然也非常困难,最终我们没能达成协议。”姚喆说,这实际上反映了巴西队的努力和成果。终止以达成协议。 COP30闭幕会议场景。视频截图:美国政府缺席。在谈判期间,会议的亮点之一将是美国的缺席。姚喆认为,在美国政府缺席COP30、气候治理领域严重受挫的背景下,全球气候变化谈判如何进行是值得密切关注的方面。 COP30前一周,美国白宫宣布不会派联邦代表团出席会议,结束了美国代表团将缺席贝伦会议的猜测。这是联合国气候大会召开30年来,美国首次在国家层面缺席。最终,加州州长纽瑟姆和其他民主党人出席了大会。美国代表团的缺席不会让任何人感到惊讶。一月,他入职的第一天就任总统后,特朗普总统再次启动了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的进程,这一幕也发生在他的第一任任期内。不仅如此,特朗普一贯否认气候变化、支持继续油气勘探、打击新能源汽车、攻击气候科学……很多人说,历史上最大碳排放国美国正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开倒车”。这一逆转将对全球气候治理的方向产生深远影响。姚喆则表示,特朗普政府没有派代表团前往贝伦参加会议是好事,以免影响谈判的整体进展。但另一方面,美国的缺席将直接导致气候资金缺口大幅扩大。此外,由于美国政府的缺席,COP30的领导力缺失也很明显。这是因为我。气候融资一直是全球气候变化谈判中最敏感、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去年巴库COP29会议上,各方商定了新的集体量化融资目标(NCQG)。这意味着到2035年,发达国家每年将为发展中国家提供3000亿美元的气候融资。尽管这一筹资目标远低于发展中国家提出的“每年至少1.3万亿美元”的目标,但被认为是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姚喆指出:目前美国并没有直接到场,也没有其他强国有兴趣填补这个空缺。资金问题已成为波及面广的深层次隐患。今年COP的另一个“插曲”是COP31主办权之争。澳大利亚和土耳其已经在竞争举办 COP31。根据规则,如果两国未能达成共识承诺,他们将获得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所在地德国波恩举办该活动的权利。正是在COP30即将结束之际,澳大利亚最终决定放弃主办权,土耳其同意主办此次会议。姚喆表示,澳大利亚与土耳其之间关于COP31主办权的争议也是会议的焦点。两国仍在继续战斗,双方都没有放弃的意思。在COP30总部,两个国家馆毗邻。两国在整个会议期间继续提供免费咖啡和茶,导致两个国家馆前排起长队。 “气氛非常微妙,可以看作是这次会议之外的‘大戏’。”据央视新闻报道,COP30通过的会议文件显示,土耳其将主办COP31,澳大利亚将派代表担任谈判主席。澳大利亚发表声明当地时间11月23日证实了这一点,并表示将在COP31之前召开特别会议,重点讨论气候变化对该地区的实际影响。 COP30总部的抗议活动。受访者“Caótica”供图 贝伦 COP30 于当地时间 11 月 10 日在贝伦开幕。这是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首次来到巴西和亚马逊地区。这是我第一次。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形容本次COP会议,很多与会者第一个想到的词就是“混乱”。来自中国的李飞(化名)是南美洲一家非政府组织的主任。我从智利圣地亚哥基地抵达贝伦,参加 COP30 期间举办的可再生能源边会。 11月18日,李飞在一次边会后提前离开了伯利恒。他先飞往巴西最大城市圣保罗,然后转战圣地亚哥。李飞讲述了自己参加会议的经历并认为这不是很好。在抵达贝伦之前,李飞对贝伦的生活价格暴涨感到惊讶,尤其是住宿。酒店很难找,而且价格也很高。他说,贝伦酒店行业协会要求每个房间至少连续10天预订,每日房价从800美元到1400美元(5687元到9953元人民币)不等,对大多数人来说有点遥不可及。 “伯利恒正常的游客容量只有5000人左右,但这次,不包括主办国的支援团队,至少有数万人。”李飞告诉新京报记者,这显然让伯利恒有点难以承受。幸运的是,他最终搬进了中国生态环境部以每天 300 美元租用的一套公寓。到达贝伦后,雨林的潮湿和炎热以及偶尔下的大雨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飞有空的时候,也会去伯利恒。我们沃尔逛街尝试巴西烧烤和其他美食。在他看来,贝伦的城市发展水平不是很高,但人们很乐观。不过,对于在“温室”举办COP30,李飞并不满意。他指出,该地点是巴西政府在旧跑道上建造的临时建筑。这里很闷,因为是钢架温室,制冷效果很差。另外,很多边间都开着扬声器,会场噪音很大,很难听清楚嘉宾的发言,大大降低了边会的效率。这是李飞首次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为数不多的不需要正装的国际会议之一。 COP30总部很少有穿着正装的与会者,许多原住民徒手参与。因为天气又热又湿,B会议东道国拉齐尔特别提醒大家,出席会议不一定要穿正装。李飞说:“场内气温在30度左右,别说穿西装了,就算穿衬衫也很热,所以场内球迷很受欢迎。” “有一些有趣的故事,比如场馆多次被巴西当地的示威队占据,他们一般都无法进入场馆。”对于COP30会场的“混乱”,杨欣(化名)也有类似的感受。杨欣是一家非政府组织的工作人员,也是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长期参与者。然而,巴西的这次会议是我近年来参加会议最糟糕的经历。湿热的气候、简陋的地方、刺鼻的气味、每天下午的大雨……在贝伦待了近两周后,新阳发现这里实在是太难受了。很多时候要承受很多次。他告诉新京报记者,贝伦的COP30主会场显然建得仓促,场内许多不在“主干道”上的角落在第一周的前几天都没有完工。不过他也指出,本次大会的实地活动非常丰富,非常具有亚马逊雨林的特色。每天都有许多原住民来到这里,有些人参加会议、游行和表演。会场门口还有很多出售贝伦传统珠宝的小摊位,让这次国际会议变得非常“轻松”。然而,本次COP让很多参会者印象最深的还是当地时间11月20日现场发生的突发爆炸。当地时间11月20日下午,COP3 Blue Zone0发生火灾。数万名与会者被迫撤离,下午的会议暂停。虽然这个地方重新开放了夜里,突如其来的火灾仍然让很多人感到害怕。 COP30 总部内。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我希望世界不再认为亚马逊只是一片森林”,来自巴西帕拉州东北部城市阿巴埃特图巴的利迪亚尼说。30 当那里发生火灾时,我感到无助。阿巴埃特图巴距贝伦约两小时车程。利迪亚尼在贝伦工作和学习,因此她每周都会呆在那里,周五晚上返回位于阿巴埃特图巴的家。 Lidiani先生还作为医务人员参加了COP30,并随时准备为与会者提供帮助。他告诉新京报记者,火灾发生后,消防队赶到现场。当局、警察和医务人员迅速赶到扑灭大火,并为有需要的参与者提供服务。他重申,一切都在及时掌控之中,巴西政府已做好应对任何紧急情况的充分准备。里迪亚尼有一个对亚马逊的热爱。 “在亚马逊地区,总是下雨。在贝伦,下午总是下雨。”当利迪亚尼谈到亚马逊地区时,他的语气充满了自豪,即使是谈到很多游客不习惯的下雨。他表示,参加 COP30 这一全球性活动对于生活在帕拉州的亚马逊人来说是一次独特的经历。 “对于我们亚马逊人来说,我们的生计长期以来一直依赖于大自然,”利迪亚尼说。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担心气候变化和森林过度开发。这片广阔土地的自然资源正在被不合理地滥用。”美国拉丁美洲研究协会出版的《美国季刊》指出,泛亚马逊雨林面积830万平方公里,横跨巴西、秘鲁、哥伦比亚等8个南美国家以及法属圭亚那海外领土。该地区约有 4700 万人居住。其中,巴西奥克面积最大,占整个亚马逊雨林的60%,被誉为“亚马逊合法区”。根据巴西牵头的科研项目“亚马逊2030”发布的《2025年亚马逊景观》显示,大约有2670万人居住在巴西的“亚马逊合法区域”。他们面临森林砍伐、贫困和暴力等许多问题。报告称,截至2024年,巴西累计森林砍伐面积将达到85.7万平方公里,占亚马逊生物群落原始森林覆盖面积的21%。同一时期,大约发生了 200 万起火灾。有火灾记录,其中火灾数量最多的是帕拉州和马托格罗索州。此外,非法采矿和异常天气条件的影响也极其严重。在亚马逊地区,大部分人口居住在城市,但基础设施仍然很不完善。在该系统中注册的家庭中只有 19.3% 有污水处理系统相比之下,巴西其他地区的这一比例为 60.2%。亚马逊地区的贫困率和凶杀率也远高于整个巴西。利迪亚尼希望COP30能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亚马逊,同时促进其更好的发展。 “亚马逊需要大量基础设施投资,但当然前提是避免对亚马逊生物群落造成重大影响。”他说,他希望世界不再将亚马逊视为森林,而是认识到这里的许多人依赖它生存。 “如果没有亚马逊雨林,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系统将进一步恶化。我们将无法继续存在,因为我们所有人的生活都依赖于雨林的自然资源,”利迪亚尼说。 “亚马逊是一个独特的地区,拥有丰富的生物群落和文化传统。”利迪亚尼希望所有参与者能够真正体验亚马逊雨林地区,留下贝伦和贝伦的美好回忆。帕拉州。记住、理解并弘扬亚马逊地区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因此,Lidiani先生对COP30最终达成的协议并不满意。他认为,这笔交易对亚马逊的支持仍然很少。一些与会代表希望在最终协议中纳入“到2030年结束森林砍伐的路线图”,但最终未能实现。该协议只是强调了“保存、保护和恢复自然和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不过,一些观察人士认为,巴西在贝伦气候峰会上正式启动热带森林永久基金(TFFF)可以被视为保护雨林和原住民权利的胜利。共有34个热带森林国家签署了该基金的捐赠宣言,覆盖了发展中国家近90%的热带森林。该基金的目标是筹集1250亿美元用于森林保护。其中 250 亿美元将来自公共资金ces 和来自私人来源的 1000 亿美元。巴西、印度尼西亚、德国和挪威等国在COP30期间承诺提供资金,但金额与目标相距甚远。利迪亚尼仍然认为这还不够。当人群散去时,他说,“也许只有这样的人”人类需要进步,但我们也需要动植物才能生存。所以我们希望你们在这里玩得开心,也希望你们帮助我们保护这片雨林,这里是许多动植物的家园和避难所。”利迪亚尼邀请所有来到贝伦的人参加。新京报记者、总编辑谢炼、编辑陈晓、赵琳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